写好“民生答卷” 绘就幸福底色
家事国事天下事,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。2024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,聚焦促进就业、社会保障、困难群体救助、教育惠民、卫生健康、环境保护、交通出行、文体服务、城乡建设、公共安全等10个重点领域,部署实施50项民生实事。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,不断优化公共服务,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。
落实就业优先,夯实民生之本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一头连着发展大局,一头系着百姓冷暖。2024年,我市坚持以创新实干书写就业新答卷。聚焦重点群体,进一步优化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切实提升就业服务质量。先后举办“新春送岗·人才返乡”“人才宿州行”等各类招聘会百余场,促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.8万人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;全市2813名应届生获求职创业补贴,2.1万家政服务人员端稳就业饭碗,104个“三公里”充分就业社区建成,有效保障了各类群体的就业需求,真正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精准扶弱济困,惠及民生之需。坚持“困有所助、难有所帮、弱有所扶”的工作目标,推动各项保障政策落地落实落到位。按照“应保尽保”原则,为2811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2349万元;分类资助80.82万低收入人口参加基本医保、资助参保金额3.4亿元,参保率达99%以上;全力推进农村地区适龄妇女“两癌”检查,筛查人数达12.1万,筑牢妇女健康防线,多措并举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强化服务供给,构建全龄友好城市。以“一老一小”为重点,6所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圆满竣工,公建公营敬老院实现“应补尽补”,225万元补贴已全部拨付到账;积极开展老有所学行动,全市1269所老年学校学员人数达28万,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;着力实施“安心托幼”行动,全市新增托位3400个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%;重点关心关爱儿童卫生健康,实现6-9岁学龄儿童窝沟封闭全覆盖;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及听障筛查率均达99%以上,真正做到“老有颐养,幼有善育”。
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实现人居环境改善。我市稳步推进城市更新,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个、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451套(间)、28个“难安置”问题项目全部完成治理;实施便民停车行动,新增城市停车泊位3.4万个,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931个;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,新增公共充电桩1500个;开展文化惠民工程,送戏进万村演出1218场次;落实“惠民菜篮子”活动,22个定点超市设立“惠民菜”直销区,开展惠民让利活动68天,销售平价蔬菜1104余吨,让利金额103.2万元。
聚焦民生实事,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。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,围绕乡村治理靶向施策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实施引调水工程,完成地下水源人口替换145.83万人,解决不能24小时供水人口8.93万人,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;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,供电可靠性提高至99.93%,回应民之所盼;扎实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82公里,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已完工978.52公里,持续改善农村交通条件;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,新增完成43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,保障农村生态环境质量;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,2024年全市覆盖学生数25.5万人左右,有力保障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。
2024年,我市50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,其中22个项目超额完成,8个项目超序时进度,20个项目按时完成。民生项目落地生花、掷地有声,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“暖心答卷”。2025年,我市将持续聚焦广大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久久为功、善作善成,以“小切口”破题,切实解决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问题,全力办好集中民智、顺应民意、贴近民情、排解民忧的民生实事,尽职尽责、用心用情用力写好高质量民生新篇章。